历史地理知识|首阳山在哪里,太上老君道场首阳山在哪里


豫剧首阳山昔日内有一个戏词在哪呀? 历史上著名的首阳山位于甘肃省定西县 。
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古迹坪村交汇处 , 海拔在2186-2509米之间 , 因其列群山之首 , 阳光先照而得名 , 素以奇秀著称 , 是古丝绸南路上的一颗瑰丽明珠 。 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、叔齐长眠于此地而闻名全国 。
在商代末年 , 孤竹国(在今河北省)的国君有两个儿子 , 哥哥叫伯夷 , 弟弟叫叔齐 。 国王很钟爱叔齐 , 想把王位让给他 , 伯夷知道了父亲的心意 , 主动离开孤竹;叔齐不愿接受哥哥让给他的王位 , 也躲了起来 。 伯夷、叔齐听说西伯昌(即周文王)尊老敬老 , 赡养老人 , 便一起投奔周国 , 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。 后来西伯昌死了 , 周武王继位 。 武王整顿内政 , 扩充兵力 , 进军讨伐商纣 。 伯夷、叔齐听说这件事后 , 便跑上去拉住武王的马缰绳 , 劝谏道:“父死未葬 , 就大动干戈 , 攻伐别人 , 这能说是孝吗?作为臣子 , 却去攻伐君主 , 这能说是仁吗?”武王的将士听了这些话 , 非常生气 , 拔出剑来要杀他们 , 被太公望制止住了 。 太公说:“这是讲道德的人 。 ”吩咐将士不要为难他们 。 等到打败了殷纣王 , 天下人尊奉周武王为天子时 , 伯夷、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 , 决心不做周臣 , 不食周粟 。 他们互相搀扶着离开了周朝的统治区 , 在首阳山隐居下来 , 靠采薇菜充饥 。 快要饿死时 , 作歌唱道:“登彼西山兮 , 采其薇矣 。 以暴易暴兮 , 不知其非矣 。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, 我安适归矣?于嗟祖兮 , 命之衰矣!”歌罢 , 遂饿死在首阳山上 。
叔齐和伯夷所死的首阳山在哪里?一部《论语》 , 论及100?0?2多人 , 受到孔子称许的固然不少 , 被孔子尊为贤人的却屈指可数 , 而伯夷、叔齐即在其列 。 《论语》中曾四次提到他们 , 但没有说及他们的身世 。 《尚书》、《春秋左传》、《国语》等古籍没有提到这两人(《尚书》、《国语》提到的伯夷是另有其人) 。 到战国时 , 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和《韩非子》等都很推崇他们 。 汉代的司马迁作《史记》 , 特为他们立传 , 且放在列传之首 。 唐代的韩愈曾写过《伯夷颂》 , 颂扬备重 。 在历史上 , 伯夷、叔齐一直作为高风亮节的典范而流芳百世 。 据《史记》本传 , 伯夷、叔齐是殷末周初孤竹国君的儿子 。 孤竹君生前要叔齐继承君位 。 他死后 , 叔齐却把君位让给长兄伯夷 , 但伯夷不肯违背父命 , 于是先后出走 。 他们慕西伯姬昌(即周文王)行仁政之名 , 来到周地 , 这时姬昌已经去世 。 不久 , 武王伐纣 , 他们叩马而谏说:“父死不葬 , 爱及干戈 , 可谓孝乎?以臣弑君 , 可谓仁乎?”并说伐纣是“以暴易暴” 。 等到武王得胜 , 天下宗周 , 于是他们不食周粟 , 采薇而食 , 饿死在首阳山 。 死前还作了一首《采薇》之歌 , 颇有怨愤之辞 。 这是现存最完备的伯夷、叔齐的生平史料 。 可是 , 战国诸子并没有说到伯夷、叔齐是孤竹君的儿子 , 《庄子 。 让王》说:“昔周之兴 , 有士二人 , 处于孤竹 。 ”《吕氏春秋 。 诚廉》中也说他们是“士” 。 《孟子》说他们避居北海之滨 , 如《史记》所说是“岩穴之士” , 即隐士 。 地位、身份既有歧见 , 至于说他们“饿死首阳山” , 就更有可疑 。 最早提到伯夷、叔齐的《论语 。 季氏》说:“齐景公有马千驷 , 死之日 , 民无德而称焉 。 伯夷、叔齐饿于首阳之下 , 民到于今称之 。 ”只要玩味一下这段文字 , 可以看出“饿于首阳”的意思并不是说“饿死” , 而是指在首阳山过着贫困的隐士生活 , 它是针对齐景公的豪华生活而言 。 《吕氏春秋 。 诚廉》中也说“二人北行 , 至首阳之下而饿焉” , 皆未提及饿死 。 但是《庄子》里却多次说伯夷、叔齐是饿死的;《韩非子 。 奸劫弑臣》中也说“二人饿死首阳之陵”;在《史记》里说得更具体 , 他们是耻食周粟 , 以至饿死 , 新出版的《辞源》和《辞海》都沿袭此说 。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后人附会之辞 。 《论语》上并没有“耻食周粟”而“饿死”的说法 。 因此 , 《史记》的说法并不可信 。 把他们说成“饿死” , 应当看作在春秋、战国那种君不君、臣不臣的残酷争斗的背景下 , 游说之士为迎合统治者的忠孝道德观 , 或者为放弃名利、遁世绝俗的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宣传 。 就是那首《采薇》之歌 , 流露出的怨愤口气 , 也与孔子赞许他们“不念旧恶 , 怨是用希”的品性不合 , 未必真是他们所作 。 对这种看法 , 反对者又认为:《论语》虽然未提“饿死” , 但稍后的先秦诸子却皆有此说法 , 安知不是《论语》脱去“死”字呢?当然 , 这只能算是一种推测了 。 所以 , 伯夷、叔齐的归宿 , 直至今天还不能有一个断论 。

推荐阅读